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为西部地区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制造业差异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共性课题。
一、西部地区制造业招商整体形势
随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招商引资的内驱动力和外部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资源要素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一是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已是全国各地方政府的“一号工程”,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采取各种招商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投资成本,吸引资金进入。二是传统优惠政策作用弱化。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全球性事件发生,企业对投资的安全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等要求更高,地、税等传统优惠政策在制造业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凸显。三是扩产投资趋于谨慎。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总体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加大投资、扩大产能、产业转移的意愿降低,资金避险的意识增强,投资越来越趋于审慎态度,导致现阶段制造业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以产业链供应链为基础,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以集约资源要素为导向开展针对性招商、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必然选择。
二、县域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成渝地区在机械、电子、汽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整体而言,西部县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竞争、要素保障薄弱、产业聚集度不高等问题。
一是同质化招引严重。以四川为例,目前正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等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但在项目招引过程中,部分县域还存在对细分产业聚焦不够,园区主导产业同质化,形成不同程度产业“内耗”局面。
二是产业集聚辨识度不高。2022年四川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28%,在全国六个经济大省中最低,也低于重庆市的40.15%,大部分县域新动能“底盘”偏小,难以弥补传统动能下降形成的缺口,现有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西部地区各县域都不同程度面临财力、土地资源等要素紧缺问题。同样以四川为例,2022年有发城投债的66个区(市)县中,仅11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50亿元以上、12个在30亿元—50亿元,其余均在30亿元以下。以目前“153”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引来说,如采取项目平均投资强度300万元/亩的估算指标,每引入一个3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原则上需要新增工业载体约1000亩,如按土地整理价格40万元/亩的标准估算,整理成本达4亿元,约占西部县域平均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以上,加上对“153”重大项目的其他产业扶持,将对财政、载体造成巨大压力,易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以集约资源要素为导向的招商路径思考
目前,针对西部县域普遍面临财力不强、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脆弱等问题,以集约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倍增为导向,依托存量比较优势产业、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开展“细分产业楼宇”制造业招商是探索破解现阶段发展难题的方式之一。
一是锚定细分产业赛道,明确招商方向。充分发挥西部县域现有各类工业园区产业整合能力,全面梳理制造业产业链资源,牢牢抓住县域内行业龙头型和产业比较优势型企业,编制细分领域产业培植和重点招商导向,明确细分领域产业图谱,通过产业定向招商和产业完型填空方式,聚焦一批成长可见、市场可期、尚未炒热的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深度研究县域三次产业资源利用、联动招商和互动发展路径,打破项目招引促建、产业发展上的信息孤岛。
二是精准供给要素资源,创新保障机制。改变项目土地要素供给逻辑,以“低效清退、有限新增、立体楼宇、空间留白”思路,结合不同产业细分领域实际,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区域指标标准,逐步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亩均投资、亩均税收等投入产出强度,并作为细分领域项目招引、供地、监管、退出等的重要依据。创新低效闲置用地处置方式,围绕产业链链主产业升级、配套招引、产能拓展等需求,实现上下游链属产业在链主周边低效闲置空间实现就近扎堆式聚集、发展。加强地方产业基金与省市产业发展基金联动,形成以产业基金吸引、县域以物理空间和优质服务吸引的要素互补格局。围绕链主产业链的专业化、共性化需求,提供产业技术服务等共享平台方案,助力上、中、下游企业以更低成本获得高能级陪跑式共享服务。
三是创新“细分产业楼宇”建管模式,实现资源要素聚集。以数控精密刀具产业为例,其产业链下游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模具制造等多个领域,产品属于消耗品且附加值高。从湖南株洲、广东东莞等国内行业先发地区来看,数控精密刀具企业倾向于采用“工业上楼”方式修建3层及以上标准化厂房,同时购置大量数控机床,行业税收达30万元/亩以上,具有用地规模小、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等特点。在该产业项目招引过程中,可探索建管“细分产业楼宇”,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招引理念,通过非生产场所集聚、公共服务空间共享等方式,建设立体型、集约化、闭环式的“细分产业楼宇”,依托楼宇周边区域金属材料、机械加工等龙头企业产品采销虹吸力,全力引进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沿海区域硬质合金、刀具模具、刀片材料等若干细分行业企业在“产业楼宇”内实现聚集,提高土地利用质效,同时帮助企业解决自我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有效推动产业资源要素转移、聚集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1期县级党政正职进修班学员,现任大邑县委副书记、县长)